綠竹筍正當季!掌握四大煮法關鍵 甜味不流失、不再吃到苦筍

綠竹筍正當季!掌握四大煮法關鍵 甜味不流失、不再吃到苦筍

每年夏季是綠竹筍的盛產期,清脆多汁、口感甘甜的綠竹筍向來是老饕心中的經典食材。尤其在端午節過後到立秋前,是品嚐綠竹筍最佳的時節。不過,想要煮出保有甜味、沒有苦味的筍子,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煮法與保存技巧。本文將整理數十年筍農的實戰經驗,幫助讀者在家也能輕鬆料理出鮮甜美味的綠竹筍。

綠竹筍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季節

綠竹筍不僅熱量低、纖維質豐富,還是唯一適合涼拌的竹筍品種,因此又有「高纖綠寶石」的美譽。每年5月至10月是主要產季,其中6至8月為風味最頂峰時期,現在正是大啖綠竹筍的好時機。

如何煮出保甜又無苦味的綠竹筍?4大關鍵要點

即使買回家的筍子不會馬上吃,也建議先汆燙處理,有助延緩老化、保持鮮度。以下是四個重要煮筍步驟:

1. 帶殼下鍋煮:鎖住水分與甜味
千萬不要急著把筍子剝殼!整支連殼煮,才能把筍內的甜味和水分牢牢鎖住。如果提前去殼、切塊再煮,容易讓筍肉失去水分,導致口感乾澀,甚至出現苦味。此外,帶殼煮的筍子煮熟後,外殼也會更容易剝除,省時又方便。

2. 使用冷水起鍋煮:逐步加溫保甜
從冷水開始煮筍,是讓熱能慢慢滲入筍心的重要關鍵。這樣可以保持筍子的鮮甜口感,避免毛細孔迅速收縮、苦味鎖在筍內。無論使用哪種鍋具或煮多少筍子,水量都應覆蓋筍身,且煮筍的水不建議重複使用,以免殘留雜質。

3. 全程加蓋燜煮:鎖住水分與香氣
煮筍時請務必從冷水階段就蓋上鍋蓋,使用中火烹煮並全程不開蓋,讓筍子在鍋內如燜煮般受熱均勻。當鍋中飄出濃郁筍香時,即可關火。坊間有人建議加入鹽或生米增加甜度,但對於新鮮綠竹筍而言,其實不需額外添加,只要延長10至15分鐘煮煮時間,就能有效去除苦味。

4. 煮熟後泡冰水:維持脆口口感
若是準備即食,建議將煮熟的筍子立刻浸入冰水中降溫,透過冷熱交替讓筍子保持爽脆、甜美風味。如果不馬上食用,可讓筍子自然放涼,裝入密封袋冷藏保存,冷藏後風味可維持約6至7天。

三步驟輕鬆去筍殼

  1. 於煮好的筍子中央劃一道約1公分深的刀痕。

  2. 順著筍的方向輕輕旋轉,筍殼即可自然脫落。

  3. 去殼後用刀子削除筍衣,刀勢不宜太重,以免削去過多筍肉。可順便削掉筍頭(底部),有助去除土味與雜質。

嘗鮮推薦:義式涼拌綠竹筍新吃法

除了搭配美乃滋享用,還可以嘗試義式風味涼拌竹筍,更添風味與口感。

所需材料:

  • 番茄 2~3顆

  • 腰果 適量

  • 橄欖油 半碗

  • 九層塔葉 4~6片

作法:
將冰鎮過、已去皮的綠竹筍切成約一元硬幣大小的筍丁。腰果用袋子敲碎。將筍丁、切片番茄加入橄欖油拌勻,再加入九層塔葉與腰果碎即可上桌。這道簡單的涼拌菜不僅爽口清新,也能完整品味綠竹筍的天然甜味與香氣。

綠竹筍的美味關鍵,在於用對方法煮與保存,讓這項夏日珍品發揮出最佳風味。掌握上述訣竅,就能在家輕鬆煮出又甜又脆的綠竹筍,不再擔心煮出苦味。